首页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校友查询 校友专栏 校友捐赠 下载园地
 
 
热点资讯  
校友风采
友情链接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专栏
下载园地
图片新闻
 
校友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 方保民
发布日期:2013-04-15 字号:[ ]
  方保民,男,1963年2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核分会肺血管栓塞学组成员。198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1994年8月在北京延庆医院内科工作,1994年9月—199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至今,在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工作。

  我是198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回顾离校近20年的历程,从医多年,现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某些少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处理外,擅长于呼吸危重症的诊断和抢救以及呼吸道管理技术、机械通气技术、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内新生物钬激光治疗技术及组织细胞氧合监测技术等。现承担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的教学任务。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篇,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承担北京医院科研课题2项,参与撰写著作1部。2005年获中央保健局委员会先进个人。对于自己点点进步,感到都离不开母校对我的精心培育,母校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导航台。

  在首都医科大学读书期间,我每天六点起床,除锻炼身体以外,还要背英语,预习当天的课程,准时上课,从不迟到,不早退,也从不逃课,对老师安排的每一门功课,上课时都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找老师解惑,不把问题积攒下来,到晚上,每天坚持上晚自习,有时甚至熬到深夜,夜以继日,把每一门功课充分消化,并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同临床结合,业余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读大量的医学书籍来补充课堂知识点的不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大二期间,我突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非常明显,终日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当时对我打击特别大,感到很沮丧,身体成了这个样子,生命都难以保障,还谈什么学习,当时对前途感到很渺茫,因要面临休学,要离开我心爱的校园,离开我敬佩的老师,离开朝夕相处同学,那当时的心情无以言状,在我人生当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时我也曾一度想,学习差不多就行了,有过退却的念头,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亲切关怀下,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自己克服心理上以及身体上的病痛,积极同病魔作斗争,战胜了疾病,与此同时,也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念,立志从医,做一名优秀的好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一年后恢复上学,信心倍增,使我更加刻苦努力学习,更加勤奋。因为目标很明确,要想做一名好医生,不光是纸上谈兵,要付出,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勤奋勤奋再勤奋,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同仁医院见习及实习期间,虚心向带教老师请教,自己潜心钻研,不放过每一次向上级医生学习的机会,把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尽管自己当时是一名见习医生,但我自己严格要求,把自己看成是一名主治医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密切观察病人,把老师处理病人的方法,与自己的处理病人的方法加以对照,找出不同点,思考老师为什么那样处理病人,我为什么这样处理,并且及时翻阅相关的医学书籍,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对典型病例,特殊病例自己及时记录下来,积累资料,这对于以后的从医生涯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延庆县医院,从事内科工作,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来到县医院,当时基于县医院是大内科的特点,不像三级医院分科那么细,要求每一名内科医生要有全面的内科学知识,为此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虚心向周围每一位医生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利用所学到的医学知识为病人解除病痛。以高度的责任感医治每一位病人,全心全意,兢兢业业,一切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当看到自己医治好的病人康复出院时,感到由衷的欣慰。但在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也会遇到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疾病,每到这时我深深体会到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医生不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内心感到很惭愧,每当这时激发了我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念头。

  有了深造的念头后,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当时对于我一个年轻人来说,也感到很枯燥乏味,我也想放弃,享受生活,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暗下决心,不达目的绝不退却,自己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另外当时由于客观环境所限,居住远郊离市中心较远,交通不便利,英语水平又相对较低,不像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获取信息量少之甚少,自己边工作,边学习,克服种种障碍,包括自己心里障碍,我常常想自己行吗?是不是好高骛远?一系列的思想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我。我的体会是,要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回头。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先后参加了三次研究生入学考试,终于在1994年考到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圆了自己的梦想。

  我再次来到我久别的校园—首都医科大学,又一次开始我学生的生活,也曾激动不已。经过繁忙和紧张的半年基础课的学习后,又来到朝阳医院呼吸科学习,轮转科室,那时我的导师王辰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更加严格要求,并且通过王老师及其它老师的精心指导,自己的不断努力,临床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自己也认识到医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还有更多的疾病需要探索。在转科过程中,不断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认真选题,选择两个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做课题时期,又要值班,又要做课题,为了课题,随时有病人,随时到现场,有时每天休息时间不到四小时,自己克服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顺利的通过了研究生论文的答辩。

  在朝阳医院值二线期间,认真观察病人,不放过任何诊断和治疗的机会。记得有一次,当我路过急诊楼道时,楼道椅子上躺着一个浅昏迷的老年病人,病情十分危重,我马上查看病人,翻阅病人的病历,得知患者是一位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患者,意识到病人病情危重,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及紧急处理,当时我立即联系床位,可内科病房和急诊室到处都没有床位,我想不能看着病人死去,我立即找到导师王辰,反映病人的情况,他立即联系外科监护病房,当时仅有一张病床,向外科主任说明情况,把病人收入院后,立即行机械通气及其它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两周后,患者康复出院。挽救病人生命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密切观察病人,不错过任何抢救病人的时机。

  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医院,北京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的干部保健基地,是一所以高干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 、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我从事呼吸内科工作,呼吸内科是老年呼吸病的临床、教学、研究基地,基于北京医院的特点,要承担高干医疗保健工作,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我自己在医院一批老一辈著名医学专家和保健专家以及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影响下,受益匪浅,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他们治学严谨,甘于奉献,深深的影响着我,对于保健工作,我是一张白纸,我暗下决心,不遗余力,不断学习,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认真对待的每一位病人,坚持节假日查房不间断,仔细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并将成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用于高干医疗保健,同时在高龄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曾多次完成十六大等重要会议的医疗保健任务,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

  我认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要甘于寂寞,甘于奉献,勤奋拼搏,严谨求实,以病人为中心,诊治病人过程中要细致、耐心、周全,严格按照医疗常规开展工作,处理好各种的关系,如医护、医技、医医等,并学会沟通与交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进一步完善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发扬自己的优势,虚心向老一代医学专家和同行学习,不断探索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及将国内外已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过程中,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和高干医疗保健事业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2005-2010
联系我们: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电话:010-83911417 E-mail:cmuaa@cc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