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校友查询 校友专栏 校友捐赠 下载园地
 
 
热点资讯  
校友风采
友情链接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专栏
下载园地
图片新闻
 
校友风采
 
承上启下 坚持中西医结合 张淑文
发布日期:2013-04-15 字号:[ ]
  张淑文,女,1940年11月出生, 1965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分配在北京友谊医院工作,1994年主持组建感染暨急救科,1999年该科室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任院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华医学会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全国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医学报》编委,《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委。

迈进中西医结合队伍,参与探索

  我于196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即当时的北京第二医学院,经过几年的住院医师的全面锻炼后,1972年我有机会参加了脱产西医学中医班的学习,中医的博大、深邃深深震动了我,那一年的中医学习大大开开阔了我的思路,也就是那时候坚定了我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决心。1976我便师从全国著名的内科专家王宝恩教授,开始主攻感染暨急救医学,先是成立内科感染组,后来创建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这个科室的建立及成长与我的成长和取得的成就是同步发展的, 1976年课题组根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成人急性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观察,就发现中西医药合用较单纯使用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和炎症吸收时间明显的缩短。在王教授的领导下,我作为主要参加者、负责人与课题组一起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感染疾病乃至其严重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入手,对该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及中医辨证和有效方剂的筛选进行反复的分析,付诸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完成了感染性多脏衰分期诊断标准草案的制定,课题组于1991年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感染性多脏器功能受损、衰竭早期、衰竭期的分期诊断标准,1995年被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会议所采纳并推广;并基于多年临床探索提出了感染性多脏衰的四个中医证型:实热型、血瘀型、腑气不通型与厥脱型,同时研制了针对各证型相应的治则与方剂:实热型-清热解毒-清热解毒颗粒;腑气不通-补中促动-促动合剂;血瘀型-活血化瘀-912液;厥脱型-回阳救逆-参附汤。并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验证了它们的疗效,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具有独到的治疗作用,为抢救、治疗该病患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使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死率达到28.5%,多脏器衰竭为39.53%(国外报道同期分别为60%和62.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虽然知道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但是治疗的机制不太明确,目前课题组正承担了北京市科委2003-2005年重大项目:“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降低病死率研究”,获资助850万元,课题组由北京七家三级甲等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组成。我们的目标:

  1.建立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草案)

  2.提出有效的MOD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中药对MODS的作用机理,制定中医药治疗MODS的原则,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

认可中医,互为补充

  作为学者我们必须拓宽思路,不能人云亦云,不仅需要精进自己的西医知识,更要遨游中华几千年的医学宝库,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中医是一门伟大的医学,是经过几千年的前人的临床经验总结,我们必须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长久以来,人民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从中医历史的长河中看到:治疗急性病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临床研究也证实中医药在急症治疗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自感染科成立以来收治都是重症患者,因此我们还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与此同时,重视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机体对侵入病菌和毒素所产生的全身性中毒反应,根据不同时间的临床症状,综合运用中药辨证进行冶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如在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治疗时,可在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的同时,运用以泻下为主的方药如单用大黄或大黄、芒硝、元参、甘草合用进行治疗。实践证明,这样的冶疗可以解热降温,提高机体防御功能,拮抗内毒素以及清除肠内积滞和有毒物质,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展及防治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三大症候(高热、昏迷、休克)。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使中药进入ICU,明显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多年探索,意志愈坚

  30年的临床实践让我们坚信的是:合理使用中西药临床事半功倍,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西药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冶疗措施应该是中西医并用。由于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会出现病程延长、治疗无效等问题。目前的我们实验研究发现,中药抗感染的作用机制不是直接抑菌杀菌,而主要是提高血中嗜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指数及血清总补体水平,从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御和抗感染能力,从而减轻因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抗菌药物抑菌杀菌作用强,中药无法与之媲美,但中药在治疗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上的作用独特。可以说,中西药是通过不同的治疗途径,起到了相同的抗感染作用。如延迟细菌药性的产生,抑制B-内酰胺酶活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是二者的互补、协同,发挥中西药各自之长,提高临床疗效。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科室的发展、一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人才的培养,1994年-2003年,我科培养出了一支团结向上、业务熟练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队伍,1988年科室被确定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基地,科室床位由原来刚建科的6张床位发展到现在近30张床位,目前已经拥有普通科室、ICU、呼吸机、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连续血液滤过与透析等先进的设备。为进一步满足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建立了感染科实验室。在人才的培养上,强调:“临床、科研两手硬,技术、思想双过关”的培养路子,注重人才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让每个学生有独立的能力。作为科室主任最好的培养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故而我总是要求自己严谨、求实、待病人如亲人的工作作风。我常对我的研究生说:一定要谦虚刻苦,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论工作何处,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以治疗求得发展,在临床中“大胆思想,谨慎行动”。现在自95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人,博士生6人,在读博士3名、硕士2名,参加工作后,都成为了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有的已成为ICU科主任,看到他们的成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2005-2010
联系我们: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电话:010-83911417 E-mail:cmuaa@cc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