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校友查询 校友专栏 校友捐赠 下载园地
 
 
热点资讯  
校友风采
友情链接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专栏
下载园地
图片新闻
 
校友风采
 
感恩之心 泉涌相报
发布日期:2013-04-15 字号:[ ]

郑胡镛

  郑胡镛,女,1963年2月出生,1983年苏州医学院毕业,在核工业部525医院任住院医师5年。199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此后一直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工作。2001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2003年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研究。自1991年起一直承担儿童白血病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

  我的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是在不同的学校上的,从1978年上大学到现在,28年过去了,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对我事业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不仅在这里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还在首医系统工作和任教了15年,母校把我从一名普通大夫培养成长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当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程,心里总是涌起深深的感恩。

开 明 校 风

  不知是哪位先知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1998年,当我在国家规定考试年龄期限的最后一年考取首都医科大学胡亚美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时,已是为人妻、为人母了。记得当年初参加完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及复试后,我第一次跨出国门、去美国Duke大学做访问学者。7月初,学校通知我被录取的消息时,我是又高兴又着急,高兴自然不说了,着急的是手头的课题还没有做完,加班加点赶试验,顺利也得10月初才能完成阶段课题啊。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学校研究生处打了电话,被告知像我这种情况学校还是第一次遇到,得研究研究。虽然等待是焦急的,但心中仍充满希望,果然,一周后通知我可以晚报到一个月。这是第一次跟首都医科大学直接打交道,就得到一个可以商量而不是一口否决的结果,让我感到了学校的开明和容纳。

  回国上完了学校的基础课和临床轮转后,进入了课题研究阶段。由于有了在Duke大学的工作经历,美国最大、最好的癌症中心 —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同意接纳我去那儿做博士和博士后研究课题,我又再次向学校申请出国,这次更是非常顺利地得到了批准。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学校领导及研究生院的领导,对我出国做课题之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说学校就要敞开大门,只有走出去开阔眼界,才能回来更上一层楼。学校的开明让我再次感动。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利用美国最好的实验条件做好课题。

学 无 止 境

  2000年4月我来到美国西南部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开始了博士和博士后课题的研究,研究方向是肿瘤的发生机制,具体研究内容是哺乳动物细胞DNA的损伤和修复。在MD Anderson癌症中心,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有很多专业的学术讲座,还常常请全世界知名的专家、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做报告;实验条件世界一流,从办公室的计算机网路上就能第一时间地查阅最新文献。在这学术氛围浓重、实验条件先进的环境中,我的研究课题进展顺利,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哺乳动物细胞对DNA损伤的非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探讨,2001年5月回国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该论文《哺乳动物细胞对丝裂霉素诱导的DNA链间交联的修复》获得了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后来发表在2003年的Mol Cell Biol杂志上。

  完成博士答辩后,又回到美国继续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对DNA损伤的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同时还参与了DNA损伤检查点(checkpoint)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相关论文分别发表在DNA Repair、Genes & Development、Oncogene等杂志上。

  除了课题的实验研究,还结合临床在儿童血液肿瘤科学习了一年。他们的医疗团队不仅有医生、护士,还有心理学医师、精神病学医师、疼痛医师、儿童生活专家、社会工作者、家长顾问、职业教师、调查员和协调员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对患儿和家庭的整体干预,使肿瘤患者不仅获得很高的长期无病缓解率,更使他们的获得了良好的生存质量。

  三年的博士后培训,不仅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还系统培养了科研能力、思维和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研究理念,更让我感受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意境。

感 恩 回 报

  孔子说:“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从我出生到现在,受到过多少恩泽的浸沐啊。养育我的父母、授业我的老师、关心我的朋友,还有哺育我成长的故土,那些理解、信任和支持我做科研的白血病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等等,都是我要用一生来感谢的。

  首都医科大学是我要特别感谢的,在我心里,她已不再单单是一个学校的名称,她是一种文化、一片沃土,更是宽阔的海洋和无垠的天空。我1991年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不久就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的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后来又承担临床医学系8年制的血液病专业英语教学,并承担儿科系和临床医学系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工作。在首医系统工作的15年间,我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1998年被评为硕士导师,2003年完成了博士后培训,今年又被评上了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学校和老师的培养,引导我走上教学、科研和临床结合的道路,使我在儿童白血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我在学校读书时的很多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早已在我心中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我将沿着他们的足迹,像他们那样,做一只燃烧的蜡烛,为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科学家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2005-2010
联系我们: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电话:010-83911417 E-mail:cmuaa@cc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