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校友查询 校友专栏 校友捐赠 下载园地
 
 
热点资讯  
校友风采
友情链接
校友会
新闻信息
通知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专栏
下载园地
图片新闻
 
校友风采
 
一辈子干这一件事,无怨无悔 陈 凯
发布日期:2013-04-17 字号:[ ]

  陈凯,男,1946年1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师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学习多年,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与性病专业近40年。现为北京市皮肤病专家会诊中心特邀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组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卫生技术系列(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兼职。

  迈进皮科这一行

  我出生于书香门第教师世家,自幼看到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艰难地抚育着三个年幼的儿女,便下决心要好好读书。196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第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端起了比“铁饭碗”还要皮实的“橡皮饭碗”。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有幸跟随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学习多年。恩师的口授身传,耳提面命,使我掌握并熟知赵老对皮肤疮伤治疗的经验和特色疗法,对赵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深刻的体会。

  多年的磨炼与教训,使我深深地懂得:医生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浮躁。“一脚站在医院,一脚站在法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就是我心历的真实写照。从青春年少到双鬓花白,我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医学宝库中遨游,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传统医学精髓,并将所学、所感、所悟得的丰富经验回馈社会,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特别是在病因不明、号称皮肤病四大顽疾之一的银屑病治疗上,我总结出“一个原则,两个对待,三好三不好,四难四不难,五要五不要”的全新理念。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一颗仁慈博爱之心,还要有高超的医术。

  最爱的是患者和学生

  在我的心中,患者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认为,病人是带着躯体病和心理病来就医的,情绪低落,痒痛相兼,甚者体无完肤。医生不仅要用药物解除躯体的病痛,还要用语言来化解心理的负担。诚则灵,信则灵。要充分调动医生和患者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太爱我的病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尽力为病人着想。作为一名医生,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去面对那么多患者,说那么多话,写那么多病历,十分不易。俗话说:日出千言,不损自伤。但我即使再忙、再累、再苦,也要把自己最好的精气神儿、最佳的工作状态展现给患者。我称这为“医不带相”,就是说,医生不能带着病相去工作。我常说:“好比演员登台唱戏,锣鼓一响,即使你有再大的痛楚,也要暂时放下。”

  整天面对的是病痛,必然会有压抑感。我常说:“教书,带学生,是放松的最好方式。”和学生们在一起,我感到年轻,有活力。学生也常给我带来灵感。在诊室里,总可以看到我周围簇拥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我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常用恩师的话“学习贵在专,师古更创新”与之共勉。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悟性”。所谓“医者意也”。“意”就是悟性,就是想象,就是联想,就是眼、耳、鼻、舌、身之外的第六感官。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可以把人带到宇宙的任何地方,是一种原创的动力。一部《西游记》讲的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走过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所见、所闻、所思、所经历的故事,最后感悟到的——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这才是一部真经。

  由于我的心思全放在了患者与学生的身上,生活中难免“糊涂”。老伴嗔怪我:哪条毛巾是自己的都分不清楚。我开玩笑地说:“我分那么清楚干吗呀!我知道怎么给病人治病就行了。”“你不喜欢我呀,可病人喜欢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起码对病人还有点用处,就算是没白活。”

  毕生追求的是成为明医

  如今,我已经是名医了。这不仅是因为我的仁心仁术,也不仅是因为我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权威机构中工作,而是因为我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见识了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用实际行动为中医中药的扬名尽了绵薄之力。

  近十年来,我曾应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的邀请,在北京同仁堂香港及英国分店进行学术交流和坐堂诊疗,并受邀赴韩国讲学。在海外工作期间,我根据中医三因(因时、因地、因人)论治精华,以显著的疗效、良好的口碑,赢得了赞誉。

  皮肤病虽形于外,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其病因不同,形态各异,但发病均与脏腑的平衡、气血的盈衰、经络的通畅与否息息相关。能否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瞬间捕捉到正确的辨证信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1996年,我在英国遇到一位患特应性皮炎三十多年的患者。多年来,他的病都是从皮外治,始终未见好转。我改变思路,认为皮肤和胃肠粘膜的关系,犹如一件衣服的衬里和表面。于是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调理胃肠粘膜功能上,采用先清后补、外清内补、清补兼施的治疗原则。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患者完全康复了。

  中央电视台曾在“中华医药”栏目中专题报道过我。

  我认为:做个名医并不难,现在媒体很发达,一夜之间就能成名。但是成为明白医却太难了,这是作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我的毕生追求。只有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成为明白的医生。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认为,就行医而言,应该是:四十出道,五十明白,六十不惑,七十有为,八十弥坚。

  企盼中医中药惠泽世人

  鉴于海外行医的经验,我发现: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和中药店。中医中药应当为世界作出重要的贡献。

  现在,国外对中医中药大多还只停留在对针灸、按摩等认知层面上,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

  有人说,中医中药是中国耕耘,韩国开花,日本结果,美国收获。这反映了中医中药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窘况。所以,原创的东西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我们这些好东西,转化成商品,造福于人类社会。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医中药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大规模地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先走出去,请进来。派我们的中医大夫走出去行医、教学,让世人亲身感受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吸引喜爱、欣赏中医中药的人来中国学习正宗的中医中药知识,使世人认识、了解、需要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我们应该像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校,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一样,让中医中药走向世界,让中医中药惠泽世人。

  好东西怎么能够独享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2005-2010
联系我们:首都医科大学校友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电话:010-83911417 E-mail:cmuaa@ccmu.edu.cn